作为当今世界物质文明的基础,包括工业金属、铁矿石、原油、煤炭等重要原材料在内的大宗商品,在过去半年时间里出现价格大幅下滑。尤其是铁矿石、原油这两种全球最大宗的产品,价格更是在过去半年时间“断崖式”下滑。
本周一(12月8日),国际油价再次暴跌逾4%,美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双双创下2009年来的最低水平,引发整个商品市场巨震。同时,油价下跌加剧了20多年来持续时间最久的大宗商品下跌行情,周一大宗商品指数创2009年4月来新低。
正如巴西高级经济学家利亚·瓦尔斯·佩雷拉所说:“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,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格局已经发生显著变化。从一定程度上说,大宗商品市场的冷却与经济快速增长时代的终结是同步的。”
似乎,大宗商品市场的持续疲软已成定局。
大宗商品“一探到底”
业界认为,以大宗商品为代表的原材料市场是全球实体经济供需的主要表现,而某些高度金融化的全球大宗商品,是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的预期表现。本世纪初,新兴经济体的出色表现支撑起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罕见繁荣,但当前,全球经济整体增长趋缓的态势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。
过去一年,大宗商品市场的表现不仅成为全球实体经济现状的缩影,同时代表了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市场的特征。相关报道显示,自今年5月起,全球大宗商品突然集体“变脸”,以铁矿石、原油、工业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极速下跌。据悉,CRB指数(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)自2014年4月29日569点收盘之后,在过去的近7个月时间内大跌近100点,重新回到2010年7月的水平,跌幅超过15%。10月16日,另一个重要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——彭博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跌至5年来最低点。
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对记者表示,大宗商品价格的大面积下跌虽然有利于降低消费者、下游企业成本,但是持续的下跌将有可能造成企业融资链条的断裂。世界经济尚处于恢复阶段,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反映出市场需求的疲弱以及市场供给的增加,持续下跌将拖累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,导致上游原材料供应企业运营艰难。
能源商品成“降价”主力
在中宇资讯分析师孙艳霞看来,过去一个季度,大宗商品及原油价格同步走弱主要是受除美国外,各国各项经济数据疲软,而虽然美国经济复苏退出QE,但欧债危机愈演愈烈,加上美国及沙特制裁俄罗斯、美元持续升值等问题影响,导致大宗商品走势下滑。
孙艳霞认为,未来,大宗商品价格仍将呈现震荡下行局面。比如目前的纯苯,因和原油关系密切,且作为化工产品的龙头原料,其跌势迅猛——自7月1日以来,纯苯价格一直延续下跌趋势,至今共计下跌3600元/吨,跌幅达37.11%,单周最大下跌900元/吨,其市场供需相对稳定,仅受经济面疲软及原油价格持续走跌影响。
法国兴业银行与花旗集团此前均表示,由于食品与金属生产成本中高达五成来自能源投入,所有品类大宗商品价格都将继续下跌。尽管库存充裕且经济放缓造成需求减弱,但是油价下跌降低了采矿企业和农场主维持盈利的最低价格。
而中宇资讯分析师柳东远对记者表示,虽然国际原油7月以来连跌不断为主要诱因,但实际7月以来国内化工品市场熊市格局不仅仅在于供需面的持续疲软,更在于市场对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信心低迷。
有机构预计,明年,全球经济发展局势除美国等传统发达国家尚谨慎乐观外,欧洲、日本、南美以及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经济下行风险继续高企,尤其又有QE全面退出资本流出风险的“雪上加霜”。此外,新兴经济体发展前景同样难言乐观,中国明年GDP增速平均水平预计继续调低,内生动力增长放缓尚难寻求有效提升途径,结构调整、环保、反腐压力将对商品市场需求继续造成冲击。
中国能否吸收“余量”?
此前,有分析称,众多大宗商品价格大跌能够促进全球最大买家中国的进口。但孙艳霞对此并不认同。
“大宗商品价格大跌将导致全球市场人士持悲观心态,虽然中国是大多数产品的主要进口国,但买涨不买跌心态也将导致大宗产品市场活跃度降低,且多数进口产品的走势及行情也和国际走势息息相关,而终端需求不畅,价格持续下跌,国内资金紧张。”孙艳霞认为,大宗商品价格下跌,中国的进口量也将随之下降。
而柳东远则表示,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已高达58%以上,随着价格不断“跳水”,国内对原油等大宗品进口量连续数月不断增加,除国内地方、央企大量增加进口外,也或是为国内的石油战略储备扩容。“目前,已近岁末年关,企业在回笼资金压力下,融资环境更难乐观,国际原油跌势仍将延续,悲观情绪笼罩,国内化工品市场烯烃、芳烃、化纤、橡塑等产品价格深度下探、短期尚难见底。”他说。
就像一些分析评价的那样——当前,若给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冠以题材的话,那就是只有进行战略储备的大宗商品进口出现增长,而其他大宗商品都吻合中国经济放缓的趋势。
不过,今年以来,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,速度有所放缓,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势在必行。郑宇洁表示,随着这种趋势在未来进一步深入,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将有利于资源消耗型企业降低成本、扩大盈利空间,结合中国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以及庞大的经济体量,长期来看,中国对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。